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古农业技术

    信息发布者:郝卫艳
    2018-02-02 11:10:29   转载

    刀耕火种

    刀耕火种是 原始的耕种方式。古人在用火驱赶 野兽时,发现掉落在火烧地上的种子生长得特别好,后来他们种植时就模仿这一过程。刀耕火种一般在每年的春雨来临前,砍倒林木,使其干燥后焚烧,然后将种子种上,然后便等待秋天收获了。在这一过程中,火起到关键作用,它不仅清除了杂草和 病虫害,还给作物提供了天然肥料:草木灰。


    火耕水耨

    自 汉代至 唐代,古籍中提到 南方稻作技术,往往用「火耕水耨」 四字来概括。所谓「火耕水耨」就是先用火把田中的杂草烧掉,然后再种上稻子,然而「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」。当稻苗长出的时候,杂草也同时跟着长出来,这时候再来对付杂草,已经不是火攻,而是水淹,因为在淹水的条件下,稻还能正常生长,而杂草却难以生存。这种稻作技术虽然原始,但却巧妙地运用了水稻不怕水淹的这一特性。所以尽管宋代以后,以「耕、耙、耖」和耘田、烤田为核心的稻作技术得以普及,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着火耕水耨的遗迹。


    代田法是 西汉中期农学家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。它的方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,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(畎),沟的位置每年都有轮换,因此称为「代田」。将种子播种于沟中,等到苗发芽长叶以后,便在中耕除草的同时,将沟两边的垄土,耙下来埋在作物的根部,这样便能起到防风抗倒伏,抗旱的作用。


    代田法

    是由畎亩法发展而来的,它的基本结构也是由亩和畎,即垄和沟组成。它在技术上有以下的特点:


    一)是沟垄相间。种子播种在沟中,待出苗后,结合中耕除草将垄土壅苗(平垄)。其作用是防风抗倒伏和保 抗旱,实际上体现了畎亩法中「上田弃亩」的原则。


    二)是沟垄互换。垄和沟的位置逐年轮换,今年的垄,明年变为沟;今年的沟,明年变为垄。由于代田总是在沟里播种,垄沟互换就达到了土地轮番利用与休闲。


    三)是耕耨结合。代田法每年都要整地开沟起垄,等到出苗以后,又要通过中耕除草来平垄,将垄上之土填回到垄沟,取到抗旱保 抗倒伏的作用。


    由于代田法的这些特点,加之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农器,如耧车、 耦犁等,使得代田法确实取得了好的效果,单位面积总产量得以提高,和没有实行代田的平作田相比,亩产量常常要超过一斛以上,好的时候甚至还要加倍。确实起到了「用力少而得谷多」的好效果。


    嫁接技术

    相邻的两棵树,枝干彼此磨擦损伤后,自然愈合连结生长在一起,这种现象称为「连理枝」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 《长恨歌》中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:「在天愿做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」。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